物联网展深圳站

资讯 方案 案例 企业库 产品库

如何快速、简单地迁移Keil MDK工程项目到其他开发工具

来源:北京华兴万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作者:火星

Keil MDK作为嵌入式行业常用的开发工具,嵌入式工程师们都很熟悉。但是最近听说Arm公司要把Keil MDK合并到Arm Development Studio里,所以Keil MDK的版本更新已经基本停止了,大家都还在使用很老版本的Keil MDK,功能上并不是很方便,希望找到更好的替代工具。此外,从近期举办的包括RISC-V中国峰会在内的多个行业活动来看,RISC-V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并且势头很猛,因此还要考虑开发工具是否会长期支持RISC-V并可以通过移植重用相关设计。

但是替代Keil MDK需要考虑项目工程如何迁移到其他工具,由于工程文件格式不同、以及底层编译技术的差异, Keil MDK的工程文件与其他工具平台并不完全兼容,需要一定量的迁移工作。本文就根据笔者的经验,分享一下如何快速把Keil MDK的代码迁移到其他平台,并且解决不同平台之间项目文件不兼容的问题。

目前迁移Keil MDK代码常见的目标平台有两个,分别是GCCIAR。下面就给大家分别介绍并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:

概览:

 

项目迁移流程对比:

首先要声明,迁移项目分为两大部分工作,第一是项目文件格式的适配,第二是项目代码的适配。

  1. 项目文件的适配是一定要做的,而且方法和途经比较确定。
  2. 正常情况下,如果项目里使用的都是标准C/C++,那么应该编译是没问题的。但是项目代码的适配可能涉及到一些不是标准C/C++的迁移,例如某些特殊要求下,标准的C/C++代码难以实现某些功能,而使用编译器的内联函数(Intrinsic可以更高效的实现这些功能。如果涉及非标C/C++,那么就需要用户针对性的对这些非标C/C++进行跨编译平台的迁移。

关于非标指令的迁移,这里不做介绍,因为涉及的指令太多,不可能在一篇里介绍完,大家碰到了可以单独处理。

下面为大家介绍下通用的项目工程迁移指导:

Keil迁移到GCC

一般需要修改以下内容:

  1. 工程目录配置:从.uvproj文件里查看Keil MDK的文件目录,把相同的文件配置到GCCMakefile文件目录里;
  2. 连接(Linker)文件:Keil MDK的连接器文件是.sct, 根据对应的描述,可以手写一个GCC对应支持格式的连接文件;
  3. 启动代码:一般服务好的芯片厂商会制作不同编译器平台的启动代码,在例程文档里可以找找看,如果有看到支持GCC的格式,就可以直接拿来用。如果没有的话,就需要手写了。不同的芯片都要单独写启动文件,纯自己手写的难度比较大,需要对芯片非常了解,一般需要芯片厂商的人支持才行,这里不多做赘述。
  4. 制作Makefile工程文件,包括
    1. 源文件的工程目录配置,
    2. GCC格式的连接文件替换,
    3. Keil MDK的编译参数和连接参数复制到Makefile的对应参数中;
    4. 添加设备信息和调试配置(GDB)

迁移之后还要进行验证,包含编译结果的验证,编译后可执行文件代码尺寸、运行速度的验证和调整。如果代码尺寸或者运行速度不达标,还需要调整编译器优化选项。调整优化选项后,记得也要重新测试代码执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,因为不同的优化选项可能造成代码运行结果的变化。

Keil迁移到IAR

如果是迁移到IAR,推荐使用IAR官方的项目转换工具IAR Project Converter,迁移过程就会非常方便。在IAREmbedded Workbench for Arm工具的菜单栏里,点击Tools à IAR Project Converter, 就可以自动把Keil的工程文件和代码转换成IAR格式,最后再把.s启动文件换成IAR格式的就可以,一般在芯片公司提供的代码示例里都有不同格式的.s文件,直接找到IAR版本的替换原有的就可以。当然迁移之后还是要校验一下编译是否正常,测试下代码是否运行正常。如果用IAR,基本不用担心代码体积变大,或者运行速度拖慢,IAR拥有非常好的编译优化,一般情况下编译结果会更优,只需要找到合适的编译选项就OK了。

总结:

Keil项目迁移到其他平台技术上可行,尤其是代码中不涉及非标的C/C++代码时,具备项目迁移经验的情况下是完全可实施的,需要担心的只是工作量的问题。

至于选择迁移到IAR还是GCC,主要考虑以下几点:

 

 

 

以上内容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总结,希望对各位考虑项目迁移的朋友们有帮助,如果有错误,欢迎指正!

相关推荐